六盟联盟app

健康险在创新中求变(保险视点)

新闻来源:长城人寿    日期:2008-03-28 我国健康险市场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06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5亿元;2007年,健康险保费仅比2006年增长仅2.4%,大大低于整个寿险市场的平均增速,占人身保险总保费的比例不足8%。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疗费用的上涨,人们对疾病和巨额医疗费产生巨大恐惧,市场对健康保险的需求开始不断增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健康保险整体却存在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医疗保险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与居民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人们对健康险的接受程度较低。健康险产品难解市场之渴,发展受到挑战。   健康险自身缺陷困扰发展   人们对健康险产品接受度较低,仔细研究这些产品以及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难看出,目前的健康险产品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通常意义上的健康险主要有医疗险和重疾险两大类。但是就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来说,两者都存在缺陷。医疗险又进而分为消费型的医疗险和储蓄型的医疗险。消费型医疗险保费较低,但需每年续保,手续麻烦,不仅年龄越大保费越贵,而且投保年龄还受限制,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正需要医疗险保障,反而不能投保,这与保险为人生不同阶段提供保障的基本理念是违背的。另一层面,消费型医疗保险与社保挂钩,赔付标准限制很多。相较消费型医疗险,储蓄型的医疗险保费较高、报销相对自由,但通常只有住院责任,对于群众更为频繁的门急诊费用则涉及较少。而重疾险的高额给付只在发生大病或死亡后才能给付,如果老年时期没有得大病,资金几乎就是不流动的资金,无法应对住院门诊等日常治疗需要。   据了解,一些保险公司也正在尝试突破医保的保险范围,推出能满足投保人多元需求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但当前来看效果甚微。消费者如果要两者兼得,则需要购买两份主险,或者进行主险和附险的组合。如果两份主险都买,难免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如果以主险搭配附险的方式购买,对于消费型的那部分,消费者心理上难免会有“白花钱”的顾虑,产品在设计思路上不符合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   打造重疾险与医疗险转化通道   尽管保险公司能否有效地填补基本健康保险建立后所留下的商业空间还有待观察。但最近,一贯只推保障性保险产品的长城保险率先出手,对现有的健康险进行了原创性的变革,提出了“重疾+医疗”的全能健康险概念,推出了“喜康人生”保险产品。通过进化和解冻的方式,满足人生不同阶段的健康保障需求。   当前市场一些定期健康险,通常70岁后投保人无法再享受保障,保单自动失效。但70岁正是老年期最需要保障的时候。“喜康人生”定位于0到60岁的客户,根据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需求特点,打通了重疾险、医疗险之间的转化通道,让被保险人老年时期也能拥有全面的健康保障。   “喜康人生”在被保险人66岁之前以重疾险的形式存在,66周岁后,“喜康人生”升级进化,既可以当医疗险又可以当重疾险同时也有人身高残保障。在被保险人100周岁保单周年日之前,如果发生重疾、身故或高残,可一次性得到高额赔偿;而如果发生医疗费用支出,从66岁开始就可以获得的日常医疗报销费用最高达总保额的10%,且当年用不完可以累积到下一年。另外,“喜康人生”另一个特点就是第三个保险单年度开始,保额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金额的5% 逐年递增,至保额50%为止。如客户保额为10万元,但享受到的赔付最高可达15万元。该产品在设计思想上均立足为投保人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措施层面,对于现阶段的健康险尴尬市场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改革创新方案。